夏虫语冰
拼音xià chóng yǔ bīng
含义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出处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典故出处
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近义词
夏虫疑冰
英文翻译
A summer insect discusses ic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成语举例:清 王韬《六合将混为一》:“别有一天,夏虫语冰,莫知其候也。”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夏虫语冰是一个比喻,夏虫代表的是一种脆弱的生物,冰则代表的是坚硬的物体。夏虫语冰形容一个人的见识狭窄,不了解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些人只知道表面现象,对事物的本质和内涵一无所知的情况。也可用于批评那些只看到眼前利益,无视长远发展的人。
故事起源
- 《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秦始皇时期,李斯担任宰相,有一次他和秦始皇一起游览山川,看到冰山,李斯对秦始皇说:“夏虫可冰,岂可语冰?”意思是夏天的虫子怎么能和冰说话呢?这句话形容李斯对秦始皇的见识狭窄,不了解冰的本质。后来,这个故事就演变成成语夏虫语冰。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
例句
- 1. 他对这个问题的了解只是夏虫语冰,根本不懂实际情况。2. 这个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对未来的发展完全夏虫语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夏虫想象成一个脆弱的小虫子,冰想象成坚硬的物体,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见识狭窄,不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类似的成语,例如“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等,可以帮助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夏虫语冰,形容一个人的见识狭窄,不明事理。2. 初中生:他的知识水平太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完全夏虫语冰。3. 高中生:这个政府官员对经济发展的规律一窍不通,完全夏虫语冰。4. 大学生:有些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对于长远发展夏虫语冰,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