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浪
拼音suí bō zhú làng
含义①颠沛的样子。②谓同行同止。③随着波浪飘荡。④犹言随波逐流,随大流。
出处①唐·白居易《浪淘沙》词之六:“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②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详察这生分女作歹为非,更和这忤逆男随波逐浪。”③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七军乱窜,随波逐浪者,不计其数。”
典故出处
①唐·白居易《浪淘沙》词之六:“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②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详察这生分女作歹为非,更和这忤逆男随波逐浪。”③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七军乱窜,随波逐浪者,不计其数。”
近义词
随波逐流、随波逐尘、随波漂流
英文翻译
come/get adrift <drift along>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①颠沛的样子。②谓同行同止。③随着波浪飘荡。④犹言随波逐流,随大流。
成语举例:这样没主意、随波逐浪的人,不打他便打那个?★④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十三回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没个性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比喻没有主见,随波逐流,没有独立的思考和行动能力。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没有主见,盲目跟从他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行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中。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48年,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儿子季文子因为他对政治没有什么主见,常常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季文子的行为被人们视为一种消极的表现,因此产生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是由三个词组成的,分别是“随”、“波”和“逐浪”。
例句
- 1. 他没有自己的主见,总是随波逐浪。2. 这个年轻人需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一直随波逐浪。3. 别人怎么说,她就怎么做,真是太随波逐浪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大海中随着波浪起伏,但是没有独立的方向和目标,就像是随波逐浪一样。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因势利导”、“随遇而安”等,来扩展对随波逐浪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随波逐浪,我要有自己的主见。2. 初中生:有些同学总是随波逐浪,跟着流行的东西做,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3. 高中生:在这个时代,很多年轻人容易随波逐浪,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