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画虎刻鹄在词典中的解释
huà

画虎刻鹄

拼音huà hǔ kè hú

含义①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

出处《东观汉记·马援传》:“与兄子严敦书曰:‘学龙伯高不就,犹为谨饬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典故出处

  • 《东观汉记·马援传》:“与兄子严敦书曰:‘学龙伯高不就,犹为谨饬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近义词

  • 画龙刻鹄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①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
    成语举例:〖示例〗那怪既神通广大,变得与你相同……我徒弟有手段,决不敢轻动干戈。倘被多官拿住,说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却不是画虎刻鹄也? ★《西游记》第三七回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画虎刻鹄源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故事中,一个人想要画一幅完美的虎,他细心地观察和描绘虎的每一个细节,但最终画出来的却不像虎,而是鹄。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追求完美却无法达到理想状态的意思。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追求完美却无法达到理想状态的人或事物。也可以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完美,而忽视了实际的效果。

故事起源

  • 相传,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当时的鲁国有一位官员叫孔子,他的学生曾子曾经问他:“为什么您不画虎?”孔子回答说:“我不会画虎。”曾子接着问:“那您为什么不画鹄?”孔子回答说:“我不会画鹄。”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引申为成语“画虎刻鹄”。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三个词组成,分别是“画虎”、“刻鹄”。其中,“画虎”表示画虎的行为,意为追求完美;“刻鹄”表示刻鹄的行为,意为追求细节。

例句

  • 1. 他总是画虎刻鹄,结果却很少能达到预期的效果。2. 在设计作品中,过度的画虎刻鹄往往会导致效果不尽人意。3. 这个项目需要高效率的完成,不要过于画虎刻鹄。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画虎刻鹄”与追求完美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费尽心思地画虎,却画出了鹄的样子。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追求完美相关的成语,如“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等,以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花了很长时间画一只老虎,但是却画成了一只鹿,真是画虎刻鹄啊!2. 初中生: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作文,我为了追求完美,花了很多时间修改,但最后还是没能得到满分,真是画虎刻鹄。3. 高中生:他为了追求完美,在准备考试的时候花了太多时间在细节上,结果其他科目的成绩却下降了,这就是画虎刻鹄的结果。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画虎刻鹄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