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血未干
拼音kǒu xuè wèi gān
含义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
出处《左传·襄公九年》:“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典故出处
《左传·襄公九年》:“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近义词
尸骨未寒
英文翻译
before the blood of the oath is dry (breaking an oath which is just mad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
成语举例:口血未干,宋人背盟,寡人伐之。(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订盟约不久就毁约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打仗,晋国联合鲁国进攻郑国,郑国见他们来势凶猛,只好派代表公子马非到戏地与晋国大将荀偃歃血为盟,签订合约。不久,楚国派兵来进攻郑国,晋国坐视不救,公子马非认为晋国口血未干而不救就与楚结盟。
详细解释
- 口血未干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战争时期,形容战斗结束后伤口还未愈合。口血指的是战斗中流出的鲜血,未干表示时间还没有过去。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战斗或者斗争结束后,双方仍然处于敌对状态,形势仍然紧张。
使用场景
- 口血未干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战争、斗争、冲突等紧张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两个团体、两个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之间的敌对关系。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中,战斗结束后,双方伤员还未痊愈,伤口上的血迹还未干,形势仍然紧张。这个成语通过形象的描述,表达了战斗结束后仍然存在敌对关系的情况。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口”、“血”、“未”、“干”。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这个成语的特定意义。
例句
- 1. 战斗刚刚结束,双方的伤员还在医院里,口血未干的情况下,双方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冲突。2. 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存在,可以说他们之间的口血未干。3. 两个团队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口血未干的情况下,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竞争。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战斗结束后,双方的伤员还在流血,血迹还未干。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战争、斗争相关的成语,扩大对于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昨天我们班上有两个同学打架了,他们之间的口血未干,老师很生气。2. 初中生: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很紧张,可以说是口血未干的状态。3. 高中生:学校里两个社团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可以说是口血未干的情况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