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隐凤伏
拼音hóng yǐn fèng fú
含义比喻贤才不遇。
出处清·蒲松龄《贺章丘县周素心入泮序》:“尽当鸿隐凤伏,斥鷃得而笑之,而不知一朝奋迹,阊阖可叫而开不难也。”
典故出处
清·蒲松龄《贺章丘县周素心入泮序》:“尽当鸿隐凤伏,斥鷃得而笑之,而不知一朝奋迹,阊阖可叫而开不难也。”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贤才不遇。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鸿雁和凤凰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性动物,鸿雁代表着英才,凤凰代表着美好。鸿隐凤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才或事物在某个时期内隐姓埋名,不被人所注意,但在适当的时机会展现出自己的才华或价值。
使用场景
- 鸿隐凤伏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在暗中努力、默默耕耘的人或事物。它可以用来赞扬那些不张扬、低调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被忽视或被低估的事物。
故事起源
- 关于鸿隐凤伏的故事并不具体,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因为各种原因选择隐居或隐姓埋名,他们在背后默默努力,等待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
成语结构
- 鸿隐凤伏是由两个动物名称组成的四字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才或事物隐藏在背后的状态。
例句
- 1. 他一直鸿隐凤伏,默默地为公司做贡献。2. 这位画家以鸿隐凤伏的方式创作,直到他的作品被发现后才得到广泛赞誉。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与鸿雁和凤凰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鸿雁和凤凰隐藏在背后,暂时不被人所知,等待时机成熟后再显露出来。
延伸学习
- 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与鸿雁和凤凰相关的象征意义,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鹤立鸡群”、“锦上添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一直鸿隐凤伏,直到毕业晚会上才展示了他的才艺。2. 初中生:李华在学校里一直鸿隐凤伏,默默地为班级做贡献。3. 高中生:王子一直鸿隐凤伏,努力学习,等待着考上理想大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