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打一耙
拼音dào dǎ yī pá
含义《西游记》故事:猪八戒以钉耙为武器,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绝技战胜对手。自己做错了,不仅拒绝别人的指摘,反而指摘对方。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输了理可不输气,输了气也不输嘴。且翻打他一耙,倒问他!”
典故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输了理可不输气,输了气也不输嘴。且翻打他一耙,倒问他!”
近义词
反咬一口、恩将仇报、混淆是非
反义词
以德报怨、是非分明
英文翻译
make a false countercharge <recriminate; make false countercharges; put the blame on the victim>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西游记》故事:猪八戒以钉耙为武器,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绝技战胜对手。自己做错了,不仅拒绝别人的指摘,反而指摘对方。
成语举例:看来,他们上上下下都串通好了,而且要倒打一耙。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倒,不能读作“dǎo”;“耙”不能读作“bā”。
成语辨形:耙,不能写作“扒”。
成语谜面:猪八戒的反手招
歇后语:猪八戒败阵
详细解释
- 倒打一耙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意思是在被人攻击或责备之后,反过来指责对方,将对方原本指责自己的事情反过来指责对方。倒打一耙的含义是通过反击来还击对方,从而扭转局势。
使用场景
- 倒打一耙常常用于描述在争论、争执或冲突中,被人攻击或责备后,以同样的方式回应对方,使对方难以反驳。这个成语可以用于个人生活、工作场合和社交互动等各种情境中。
故事起源
- 关于倒打一耙的具体故事起源并不清楚,但它常常被用于描述人们在纠纷中以同样的方式回应对方的情况。这个成语的形象生动的意象使它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成语结构
- 倒打一耙由三个词语组成,其中“倒打”表示反过来打击,反击;“一”是一个数量词,表示一个;“耙”是指农具中用来耙地的工具。整个成语的结构形象地描述了将对方原本指责自己的事情反过来指责对方的情景。
例句
- 1. 他们原本指责我没有做好工作,我就倒打一耙说他们自己也没有尽到责任。2. 当他被人批评时,他总是能够倒打一耙,把责任推给别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1. 将成语拆分为三个词语:倒打、一、耙。2. 可以想象自己在被人攻击后,倒过来使用耙子将对方打击,从而反击对方。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有关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小明被同学责备没有完成作业时,他倒打一耙说同学也没有做好。2. 初中生:当小红被老师批评迟到时,她倒打一耙说老师也常常迟到。3. 高中生:当李华被同学指责不够努力时,他倒打一耙说同学也没有认真学习。4. 大学生:当张三被教授批评研究不够深入时,他倒打一耙说教授也没有提供足够的资源。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记忆“倒打一耙”这个成语。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