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清抑浊
拼音yáng qīng yì zhuó
含义犹扬清激浊。比喻抨击、清除坏人坏事,表彰、发扬好人好事。
出处《梁书·武帝纪》:“公扬清抑浊,官方有序,多士聿兴。”
典故出处
《梁书·武帝纪》:“公扬清抑浊,官方有序,多士聿兴。”
近义词
扬清激浊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犹扬清激浊。比喻抨击、清除坏人坏事,表彰、发扬好人好事。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扬善斥恶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扬清抑浊是指在言行举止中展示出纯洁高尚的品质,同时抑制住浮躁杂念,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外在的高雅。这个成语强调了对美好品质的追求,以及对低劣品质的抑制。它要求人们在言谈举止中展示出高尚的品质,同时保持内心的纯净,摒弃浮躁杂念。
使用场景
- 扬清抑浊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质高尚,言行举止端庄大方。它也可以用来教育人们要追求高尚的品质,同时抑制住自身的浮躁和低劣品质。这个成语适用于各种场合,特别是在道德教育、人际交往和修身养性的过程中。
故事起源
- 扬清抑浊的故事起源于《南史·柳元景传》。柳元景是南朝梁朝时期的一位名士,他的品德高尚,为人宽厚,深受人们的敬爱。有一天,柳元景在湖边看到了一只莲花,他被莲花的清雅和高洁所吸引,于是写下了“扬清抑浊”四个字,表示自己要追求高尚品质,同时抑制住浮躁和低劣的品质。
成语结构
- 扬清抑浊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扬”、“清”、“抑”和“浊”。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始终都能扬清抑浊,展示出高尚的品质。2.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扬清抑浊,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外在的高雅。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站在湖边,看到一朵美丽的莲花,他被莲花的清雅和高洁所吸引,于是写下了“扬清抑浊”四个字。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扬清抑浊”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扬汤止沸”、“清风明月”等等,通过学习这些相关的词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扬清抑浊”。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学会扬清抑浊,做一个有礼貌、有爱心的好孩子。2. 初中生:作为班级的学习委员,我要扬清抑浊,带领同学们一起努力学习。3. 高中生:考试前的复习阶段,我要扬清抑浊,保持冷静,集中精力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