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虎自啮
拼音yǎng hǔ zì niè
含义啮:咬。养老虎,咬伤自己。比喻纵容敌人而自受其害。
出处《洛阳伽蓝记·建中寺》:“养虎自啮,长虺成蛇。”
典故出处
《洛阳伽蓝记·建中寺》:“养虎自啮,长虺成蛇。”
近义词
养虎自残、养虎自毙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啮:咬。养老虎,咬伤自己。比喻纵容敌人而自受其害。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养虎自啮是一个由六个字组成的成语,分为两个部分:养虎和自啮。养虎意味着养育或容忍邪恶势力或坏习惯,自啮则是指被自己所养的虎咬伤。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如果一个人养恶人或养坏事物,最终会被这些恶人或坏事物所伤害。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为了一时的好处而养恶人或养坏事物,最终却遭受到自己的损害。可以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追求短期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影响。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相传,有一个人在家中养了一只小虎,当小虎长大后,变得非常凶猛。主人为了保护自己,每天都给小虎喂食,以免它伤害自己。然而,由于小虎的食量越来越大,最终主人无法负担,被自己养的虎咬伤。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养虎自啮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成语结构
- 养虎自啮是一个由六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洁明了。
例句
- 1. 他一直容忍他的坏习惯,最终养虎自啮,损失惨重。2. 不要养虎自啮,要及时制止不良行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养虎和自啮两个词进行联想记忆。想象一个人在养一只凶猛的虎,最终被自己养的虎咬伤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成语的使用方法和故事起源,可以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坏习惯越来越严重,如果不改正,最终会养虎自啮。2. 初中生:在网络上追求短暂的快乐,却忽视了可能会养虎自啮的风险。3. 高中生:一些年轻人为了追求刺激,养恶势力,最终却会养虎自啮。4. 大学生及以上:在商业活动中,如果不注意合规和道德,很容易养虎自啮,给自己带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