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阿斗
拼音fú bù qǐ de ā dǒu
含义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阿斗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比喻扶持不起来的人
出处陆天明《省委书记》:“万一马扬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嘴上行,实干不行。”
典故出处
陆天明《省委书记》:“万一马扬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嘴上行,实干不行。”
英文翻译
an ignorant and incapable man <a lame duck>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阿斗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比喻扶持不起来的人
成语举例:他真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无能的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现代
成语谜面:刘备的儿子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昭烈帝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死后,蜀国灭亡。后主刘禅投降了司马文王司马昭。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刘禅看得津津有味,司马昭看到刘禅乐不思蜀的样子,认为扶不起的阿斗无能治国。
详细解释
- 成语“扶不起的阿斗”源自中国历史上的故事。阿斗是三国时期蜀国刘备之子刘禅的字,他年幼无能,统治蜀国时没有能力承担重任。因此,“扶不起的阿斗”成为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用来形容一个人力量薄弱,没有能力承担重任或解决问题。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在关键时刻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或者形容某人缺乏能力或经验,无法胜任某项任务或职责。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源自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刘备是蜀国的创始人,他有一个儿子叫刘禅,字阿斗。刘禅性格懦弱,没有才干,统治蜀国时也没有能力治理国家。因此,后人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一个人力量薄弱,没有能力承担重任或解决问题。
成语结构
- 扶不起的+ 阿斗
例句
- 1. 这个项目需要有经验的领导者,不能让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来负责。2. 他虽然是公司的总经理,但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扶不起的阿斗的本色。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刘备的儿子刘禅阿斗的形象,想象他无力站起来的样子,从而记忆“扶不起的阿斗”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以及刘备、刘禅的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弟弟在比赛中输了,他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2. 初中生:我班上有个同学成绩一直很差,他是个扶不起的阿斗。3. 高中生:这个校长对学校管理不力,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4. 大学生:公司的项目经理没有经验,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