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水活鳞
拼音dòu shuǐ huó lín
含义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出处语出《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典故出处
语出《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成语举例:闻说道卢家广施,我挈儿女从乡来至,但只愿斗水活鳞,敢指望千金布地。★明·徐复祚《一文钱》第五出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求助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在《庄子》中运用寓言故事,他在《外物》篇中讲到:庄周在旅行途中听到有声音叫他,他在车辙中发现一条鲋鱼,鲋鱼即将缺水请求帮助,庄周准备取一杯水救它,鲋鱼说他是东海的波臣,哪里是这斗升之水能够生活下去的。
详细解释
- 斗,量词,古代容量单位,相当于十斤;水,指鱼;活,活着的;鳞,鱼鳞。斗水活鳞形容鱼的数量非常多,数不清楚。
使用场景
- 可用来形容人或物数量众多,无法计算。
故事起源
- 斗水活鳞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后汉书·韩婴传》。据传,东汉末年,韩婴担任扬州刺史,有一次他巡视地方,看到一条河里的鱼非常多,无法统计数量。于是他让人拿来一个斗,用来量鱼的重量,结果鱼的数量竟然多得数不清楚,鱼鳞也活动不停,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定语+宾语。
例句
- 1. 这个市场上的商品多得斗水活鳞,让人眼花缭乱。2. 这个图书馆的书籍多得斗水活鳞,可以满足各种需求。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斗水活鳞与鱼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条河里的鱼非常多,数不清楚,鱼鳞闪闪发光,活动不停,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等,加深对数量众多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河里的鱼多得斗水活鳞,我们可以一起去看看。2. 初中生:这个市场上的人多得斗水活鳞,根本挤不进去。3. 高中生:这个网站上的信息多得斗水活鳞,需要仔细筛选才能找到有用的内容。4. 大学生:这个城市的人口多得斗水活鳞,交通拥堵是常态。5. 成年人:公司里的文件多得斗水活鳞,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整理和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