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萁相煎
拼音dòu qí xiāng jiān
含义比喻兄弟相残。同“豆萁燃豆”。
出处林基路《囚徒歌》:“豆萁相煎,便宜了民族仇敌。”
典故出处
林基路《囚徒歌》:“豆萁相煎,便宜了民族仇敌。”
近义词
豆萁燃豆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兄弟相残。同“豆萁燃豆”。
成语举例:林基路《囚徒歌》:“豆萁相煎,便宜了民族仇敌。”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内部争斗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很妒忌兄弟曹植的才华,想找一个借口把他杀死,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处死。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只好贬他去镇守边疆。
详细解释
- 豆萁是两种不同的蔬菜,相煎则是指一起煮熟。成语“豆萁相煎”比喻亲人之间发生争执,相互伤害,形象地描述了矛盾冲突的悲惨局面。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家庭、亲戚、夫妻等亲人之间发生矛盾、争吵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于《孟子·离娄下》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有两个兄弟,一个种豆子,一个种萁。他们互相争夺土地,最终导致两种蔬菜一起被煮熟,象征着亲人之间的相互伤害。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宾语+状语
例句
- 1. 他们两兄弟豆萁相煎,家庭关系越来越紧张。2. 由于利益纷争,兄弟之间豆萁相煎,不再和睦相处。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豆萁的形象,想象两种蔬菜在一起煮熟的情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水火不容”、“自相矛盾”等,来加深对相互冲突、矛盾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和弟弟豆萁相煎,经常为了玩具争吵。2. 小学生:我家里的爷爷奶奶豆萁相煎,经常为了家务事争吵。3. 中学生:我和哥哥豆萁相煎,常常为了学习成绩争吵。4. 大学生:我和室友豆萁相煎,因为生活习惯不同而产生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