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屈含冤
拼音fù qū hán yuān
含义负:遭受;含:衔在嘴里,比喻忍受。遭受委曲,忍受冤枉。
出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他只待强拆开我长搀搀的连理枝,生摆断我颤巍巍的并头莲。其实负屈衔冤。”
典故出处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他只待强拆开我长搀搀的连理枝,生摆断我颤巍巍的并头莲。其实负屈衔冤。”
近义词
沉冤莫白
反义词
报仇雪恨
英文翻译
suffer from an unrighted wrong or grievanc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负:遭受;含:衔在嘴里,比喻忍受。遭受委曲,忍受冤枉。
成语举例:把药酒酖死宋江、卢俊义,使他们负屈含冤而死。(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七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蒙受委曲,忍受冤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屈,不能写作“曲”。
详细解释
- 负屈含冤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受到了冤枉和委屈,心中充满了冤屈的情绪。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无辜受冤的人,他们可能被错认为犯了罪或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但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冤屈。
使用场景
- 负屈含冤这个成语可以用在各种场景中,特别是在描述一个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情况下。例如,当一个人被错误地指控犯罪并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他可以说自己“负屈含冤”。此外,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家庭、学校或工作环境中受到冤屈。
故事起源
- 关于负屈含冤的故事起源不太明确,但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历史上有许多无辜受冤的人,他们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因此心中充满了冤屈。这个成语在描述这种情况下产生并广泛流传开来。
成语结构
- 负屈含冤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负”表示承担,承受;“屈”表示委屈;“含”表示心中充满。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
例句
- 1. 他被错误地指控犯罪,心中充满了负屈含冤的情绪。2. 她在家庭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一直负屈含冤。3. 那个无辜的人被错认为罪犯,他一直心中充满了负屈含冤的情绪。
记忆技巧
- 记忆负屈含冤这个成语可以使用以下技巧:1. 关联故事:想象一个无辜受冤的人,他承受着不公正的对待,心中充满了冤屈的情绪。将这个形象与成语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2. 创造联想
- 将成语的每个字与相关的形象或词语联系起来。例如,将“负”与“承担”联系在一起,将“屈”与“委屈”联系在一起,将“含”与“心中充满”联系在一起。这样,每个字的含义和成语的意义可以更加清晰地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负屈含冤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中国成语和故事。你可以学习其他形容受冤屈的成语,如“冤枉了好人”、“冤有头债有主”等。此外,你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描写冤屈的作品,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遭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被同学冤枉了,心里很负屈含冤。2. 初中生:老师误会了我,我觉得自己负屈含冤。3. 高中生:我努力学习但被家长冤枉成不上进的人,我真的很负屈含冤。4. 大学生:我为了一个错误的事情受到了学校的处罚,我感到很负屈含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