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缚鸡之力在词典中的解释
zhī

缚鸡之力

拼音fù jī zhī lì

含义捆鸡的力量。比喻体弱无力。

出处元·《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

典故出处

  • 元·《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

近义词

  • 绵力薄才、力不能支

反义词

  • 拔鼎之力、拔山扛鼎、回天之力

英文翻译

  • strength for binding a chicken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捆鸡的力量。比喻体弱无力。
    成语举例:平日只会读书写字,刺绣描花,手无缚鸡之力。(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侯官县烈女歼仇》)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常与手无连用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缚,不能读作“bó”。
    成语辨形:缚,不能写作“搏”。

详细解释

  • 缚鸡之力是一个比喻,指的是力量非常微弱,无法起到实际作用或达到预期效果。它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人用绳子将一只鸡绑在大树上,以展示自己的力量,但无论他如何用力,绳子都无法将鸡束缚住。这个成语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有时候我们的力量或努力是微不足道的,无法达到我们的目标。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种力量的微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比如,当一个人在做某件事情时,尽管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最终却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我们可以说他只是用了“缚鸡之力”。

故事起源

  • 缚鸡之力的故事最早见于《淮南子》这本古代著作中。故事中描述了一个人试图用绳子将一只鸡绑在大树上,以展示自己的力量。然而,无论他如何用力,绳子都无法束缚住鸡。这个故事通过一个简单的场景,告诉人们力量微弱无法起到实际作用。

成语结构

  • 缚鸡之力的成语结构是“动词 + 名词 + 之 + 名词”,其中“缚鸡”是动词短语,表示用绳子将鸡绑住;“之”是连词,用于连接动词和名词;“力”是名词,表示力量的意思。

例句

  • 1. 他虽然很努力,但只是用了缚鸡之力,最终没有取得任何成果。2. 这个项目的资金非常有限,我们只能用缚鸡之力来完成它。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缚鸡之力”与绑鸡的场景联想起来,想象一个人费尽心思地用绳子将鸡绑在大树上,但鸡却毫不费力地挣脱了束缚。通过这个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故事和用法,可以深入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很努力,但只是用了缚鸡之力,没有把书包背上楼。2. 初中生:这个足球队虽然训练很辛苦,但只是用了缚鸡之力,在比赛中没有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尽管他花了很多时间准备考试,但只是用了缚鸡之力,最终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

拆字解意

缚鸡之力成语造句

  • 缚鸡之力造句(精选41条)

    1、秦晋此时看起来身如筛糠,面如土色,几于手无缚鸡之力的富家公子哥一般无二。2、一书生饱读诗书,但手无缚鸡之力,有人问他今生最珍惜的东西是什么,他却说是四支箭,众人不解。答曰:“光阴似四箭”耳!3、况两人一个白叟,一个黄童,俱皆手无缚鸡之力...

  • 手无缚鸡之力造句(精选39条)

    1、你不要看朱利安手无缚鸡之力,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2、被下放到农村的高级官员往往手无缚鸡之力,握惯了印把子的手拉不动锄头也是很正常的事,能够驾驭一个省市的人却驾驭不了一辆马车也不稀奇。3、硬要说的话,她有可能是个连环杀人狂,但是一...

  • 手无缚鸡之力造句(精选34条)

    手无缚鸡之力解释:缚:捆绑。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近义词:软弱无力弱不禁风1、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已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是能文能武的脑力劳动者。2、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3、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