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谋杜断
拼音fáng móu dù duàn
含义指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
出处《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典故出处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近义词
天作之合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
成语举例:房谋兼杜断,萧律继曹遵。★元雅琥《上执政四十韵》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补语;形容能人之间的合作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唐朝初年,唐太宗善于任用能人为之服务,经常听从大臣的意见。一次他与文昭商量事情,房玄龄感慨地说:“非如晦莫能筹之。”等到杜如晦来到时,杜如晦立即分析房玄龄的计谋做出决断。他们两人合作得十分融洽,人称房谋杜断。
详细解释
- 房谋杜断是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分别为“房”、“谋”、“杜”、“断”。其中,“房”指的是阁房,比喻思考问题时要细致入微;“谋”指的是计划、策划,比喻要谨慎策划;“杜”指的是阻止、制止,比喻要控制自己的冲动;“断”指的是决定、判断,比喻要明确立场。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在处理事情时,要细致入微地思考问题,谨慎策划,控制冲动,明确立场,不能草率行事。
使用场景
- 房谋杜断常用于形容处理事情时要慎重考虑,不能草率行事的情境。可以用于劝告他人在做决策或处理问题时要谨慎思考。
故事起源
- 关于房谋杜断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这个成语的意思与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有关。在古代,处理事情时需要细致入微地思考问题,谨慎策划,控制冲动,明确立场,这样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成语结构
- 房谋杜断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房”、“谋”、“杜”、“断”四个字组成。
例句
- 1. 在做决策之前,我们要房谋杜断,不能草率行事。2. 他在处理问题时总是房谋杜断,从不轻易下决定。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房”、“谋”、“杜”、“断”四个字分别与具体的意思联系起来,然后通过反复记忆和使用,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谨慎思考、明智决策相关的成语,如“审时度势”、“深思熟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做作业时,要房谋杜断,认真思考每个问题。2. 初中生:在选择学习方向时,要房谋杜断,不要盲目跟风。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要房谋杜断,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4. 大学生:在创业前要房谋杜断,进行市场调研和商业计划。5. 成年人:在处理工作问题时,要房谋杜断,不要轻易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