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跋扈
拼音fēi yáng bá hù
含义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原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出处《北史·齐高祖纪》:“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典故出处
《北史·齐高祖纪》:“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近义词
盛气凌人
反义词
平易近人
英文翻译
become powerful and intransigen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原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成语举例: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唐 杜甫《赠李白》诗)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形容人很骄横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扈,不能读作“yì”。
成语辨形:跋,不能写作“拔”。
成语辨析:飞扬跋扈和“专横跋扈”;都有“蛮横霸道、很不讲理”的意思;但飞扬跋扈偏重“放纵、放肆”;目中无人;“专横跋扈”偏重指“专断、蛮横”;为所欲为。
成语谜面:大风卷走羊圈
歇后语:大风刮羊圈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北魏定州刺史投靠高欢,高欢死后,他又率兵归降南朝梁武帝萧衍。不久发动了叛乱,攻陷梁都建康,改国号汉。他每次出兵作战均要屠城,下令不许两人以上交谈,搞得民怨沸腾。湘东王萧铎出兵击败侯景,杀了这个飞扬跋扈的人。
详细解释
- 飞扬跋扈是一个由两个成语组成的词语。飞扬指的是高高在上、得意扬扬的样子,跋扈指的是专横跋扈、肆意妄为的行为。飞扬跋扈形容人傲慢自大,目中无人,不顾他人感受,任意妄为。
使用场景
- 飞扬跋扈常用于形容那些权势滔天、目中无人的人物,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顾他人感受,妄自尊大的人。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记载,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飞扬跋扈的行为。他自视甚高,不顾他人意见,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成语结构
- 飞扬跋扈是由两个相对独立的成语组成的,没有明显的结构。
例句
- 1. 他得了一点权力就变得飞扬跋扈起来。2. 这个公司的老板非常飞扬跋扈,从不听取员工的意见。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飞扬跋扈的发音和形象,想象一个人高高在上,得意扬扬地飞扬在空中,同时又跋扈地踩在别人的头上,表现出傲慢自大的态度。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傲慢自大相关的成语,如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得了第一名后就变得飞扬跋扈了。2. 初中生:这个学长经常飞扬跋扈地对待我们,真是让人讨厌。3. 高中生:他在班级中飞扬跋扈,不顾同学们的感受,这种行为真的很不好。4. 大学生:他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开始飞扬跋扈地对待同学们。5. 成年人:那个领导非常飞扬跋扈,他的傲慢自大让很多人都很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