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无惧色
拼音liǎo wū jǔ sè
含义惧:害怕;色:神色。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戚颜色不变,了无惧色。”
典故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戚颜色不变,了无惧色。”
近义词
毫不畏惧
反义词
面无人色、战战兢兢
英文翻译
look completely undaunted <show no fear at all>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惧:害怕;色:神色。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了无惧色是指人的内心十分纯洁,没有任何可畏惧的事物。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的心境和品质,表示一个人心地善良,无私无畏,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心地纯洁,无所畏惧的情况。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正直和勇敢,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仍然保持乐观和坚定。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叫李道的人,因为他的心地善良,不畏惧任何困难和压力,所以被称为“了无惧色”。这个故事表达了一个人内心纯洁和勇敢的品质。
成语结构
- 了无惧色是一个四字成语,第一个字“了”表示完全,第二个字“无”表示没有,第三个字“惧”表示畏惧,第四个字“色”表示心境。
例句
- 1. 他在困境中始终保持了无惧色的态度。2. 面对困难,他的心境始终保持了无惧色。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处,俯视着一片广阔的大地,心境纯洁无畏,没有任何可畏惧的事物。
延伸学习
- 了无惧色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的品德。学习了无惧色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心境纯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了无惧色的好同学,总是乐于助人。2. 初中生:面对考试,我要保持了无惧色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的道路上,我要坚持了无惧色的信念,不怕困难和挫折。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树立了无惧色的品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