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
拼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
含义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典故出处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近义词
韬光晦迹
英文翻译
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hide one's time <draw in one's claw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成语举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他这几年韬光养晦,谨言慎行,做事越发仔细,没把握的事,一时不敢答应。”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韬光养晦源自《孙子兵法·兵势篇》:“韬者,伏也,光者,出也;韬者,得势也,光者,失势也。”意思是说,在战争中,韬光养晦是一种战略,通过隐藏自己的实力和才华,等待时机,以达到最终胜利的目的。
使用场景
- 韬光养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有很高的才华,但却不愿意展示出来,而是选择保持低调,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展现自己的能力。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组织,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中采取低调、谨慎的策略,以保护自身的利益和实力。
故事起源
- 韬光养晦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孙子兵法》中,是孙子对于战争策略的精辟总结。在战争中,隐藏实力、等待时机是一种明智的战略选择,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最终取得胜利。
成语结构
- 韬光养晦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韬”、“光”、“晦”分别表示隐藏、展示和等待的意思。
例句
- 1. 他一直韬光养晦,直到最后一刻才展示出他的真正才华。2. 这个国家一直韬光养晦,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最终保护了自身的利益。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韬光养晦”拆分成三个部分来记忆,韬、光、晦。通过联想,想象一个人在暗处隐藏自己的光芒,等待时机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除了韬光养晦,还有许多与隐藏、等待相关的成语,如“躲闪不前”、“待机而动”等。学习这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隐藏和等待的策略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级里一直韬光养晦,默默努力,最后考了个第一名。2. 初中生:我们队的队长一直韬光养晦,直到关键时刻才展现出他的领导才能。3. 高中生:考试前,他一直韬光养晦,没有透露自己的备考方法,结果考了个满分。4. 大学生:他在校园里韬光养晦,不参加任何社团活动,但成绩一直很好,被老师们称为“潜力股”。5. 成年人:他在工作中一直韬光养晦,默默工作,等待着升职的机会。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韬光养晦”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