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晦迹
拼音tāo guāng huì jì
含义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典故出处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近义词
韬光养晦
英文翻译
conceal one's talents and withdraw from societ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成语举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果为隐者,方韬光晦迹之不暇,安得知名?”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韬光晦迹源自《战国策·秦策二》。原意为隐藏光芒,不让人看到自己的才能和实力。在古代战争中,有些将领为了避免引起敌人的注意,故意隐藏自己的实力,等待时机展示。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在某些情况下,有意不显露自己的才华和实力,以待适当时机。
使用场景
- 韬光晦迹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有着很高的才能和实力,却不愿意公开展示。也可用来形容某个组织或国家在某个时期选择保持低调,隐藏实力。
故事起源
- 据《战国策·秦策二》记载,战国时期的秦国将领白起为了避免引起敌人的注意,故意隐藏自己的实力,以待适当时机。他对自己的部队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不让他们展示出自己的真正实力。这样,秦军就能在敌人措手不及的情况下,取得更大的胜利。
成语结构
- 韬光晦迹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词序。
例句
- 1. 他一直韬光晦迹,直到最后一刻才展示出他的真正实力。2. 这个公司一直韬光晦迹,突然推出了一款令人震惊的新产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藏龙卧虎”这个成语进行对比来记忆“韬光晦迹”。两者都有隐藏实力的意思,但“韬光晦迹”更偏向于主动隐藏,而“藏龙卧虎”更偏向于被动隐藏。可以想象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突然被浓云遮住,从而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与隐藏实力相关的成语,如“光明正大”、“大智若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一直韬光晦迹,直到期末考试才展示出她的真正实力。初中生:他在学校一直韬光晦迹,直到参加比赛时才展现出他的才华。高中生:他在班级里韬光晦迹,但他的成绩却一直是全年级最好的。大学生:这个项目组一直韬光晦迹,但他们的成果却让所有人惊叹。成人:他一直韬光晦迹,直到担任CEO的时候才展示出他的真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