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帝啼鹃
拼音wàng dì tí juān
含义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典故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近义词
杜鹃啼血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冤魂的悲鸣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相传战国时期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他为蜀国治理水患立下大功,急流勇退后禅位给臣子,自己则退隐居住在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到春天时昼夜不停地悲鸣,其啼声非常的凄切,直到口中吐血为止。
详细解释
- 望帝啼鹃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思念他人时,感到非常伤感和哀怨。帝指的是天子,啼鹃指的是鹧鸪的叫声。在古代,鹧鸪是一种珍贵的禽鸟,它的叫声清脆悦耳,常被用来形容思念之情。这个成语源自《楚辞·招魂》中的一句诗:“望帝啼鹃,听神灵之语。”形容楚国的居民思念已故的国君屈原的情感。
使用场景
- 望帝啼鹃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思念之情深的场景,特别是对于失去亲人或爱人的人们来说,表达了他们内心深处的伤感和哀怨。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楚国的屈原。屈原是楚国的国君,他对于国家的忠诚和爱国精神被后人称颂。然而,由于政治斗争和谋害的阴谋,屈原最终被流放并自杀。当时的楚国百姓对屈原的死感到非常伤心和悲痛,他们常常在夜晚听到鹧鸪的叫声时,会联想到屈原的离去,感到十分伤感和哀怨。因此,后来人们就用“望帝啼鹃”来形容思念之情深。
成语结构
- 望帝啼鹃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两个名词组成。
例句
- 1. 他离开家乡已经很多年了,每当听到故乡的鹧鸪啼叫声,他就望帝啼鹃,思念之情无法言表。2. 在异地求学的她,每当看到家乡的山水画面,就不禁望帝啼鹃,思乡之情难以抑制。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记忆技巧来记忆“望帝啼鹃”这个成语:将“望帝”想象成一个思念他人的人,而“啼鹃”则代表着他发出的伤感和哀怨的声音。将这两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形象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诗词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关于屈原和楚辞的知识。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很多优美的诗歌和抒情作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每当我想起远在他乡的爷爷奶奶,就感到望帝啼鹃,心里非常想念他们。2. 初中生:离开家乡来到城市上学后,我经常在晚上听到远方的鹧鸪啼叫声,就会望帝啼鹃,怀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3. 高中生: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的路上,我常常感到望帝啼鹃,思念和思考过去的种种。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