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露之病
拼音shuāng lù zhī bìng
含义因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病。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逎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典故出处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逎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因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病。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指小疾病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霜露是秋季的天气现象,当人体或植物长时间暴露在霜露中,容易导致身体不适或植物受损。因此,成语“霜露之病”比喻人体或植物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生病。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人体或植物因受到外界环境的侵袭而生病或受损的情况,也可用于比喻其他事物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问题。
故事起源
- 《史记·卷一百三十九·孟子荀卿列传》中有一则故事,描述了孟子和荀卿的一次对话。孟子说:“吾见霜,知道其将坚也;见薄冰,知道其将释也。故草木之生,以时有凋者也。”荀卿回答说:“吾见霜露之病,知道其将死也;见车马之过,知道其将触也。故人之生,以时有死者也。”这段对话中的“霜露之病”一词就是由此而来。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之+名词。
例句
- 1. 他昨晚在露天露宿,结果得了霜露之病。2. 这些植物长期暴露在霜露中,很容易患上霜露之病。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或植物在寒冷的秋天里被霜露侵袭,导致生病或受损的情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季节变化和气候特点,以及人体和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在户外玩耍时没有及时回家,结果得了霜露之病。2. 小学生:冬天里,植物要注意防止霜露之病,保持健康的成长。3. 初中生:长时间在寒冷的天气中活动,容易感染霜露之病,要注意保暖。4. 高中生:考试前夜,熬夜学习导致身体虚弱,容易得霜露之病。5. 大学生:在北方地区,冬天外出时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患上霜露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