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纳污含垢在词典中的解释
hángòu

纳污含垢

拼音nà wū hán gòu

含义纳:接受;垢:污秽。包藏容纳污秽的东西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典故出处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近义词

  • 纳污藏垢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纳:接受;垢:污秽。包藏容纳污秽的东西
    成语举例:清·冯桂芬《上制洋器议》:“日本蕞尔小国尔,尚知发奋为雄。独我大国,将纳污含垢以终古哉!”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纳,接纳;污,污秽;含,包容;垢,污垢。原意是指接纳污秽和垢物,后来引申为容忍坏人坏事。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容忍坏人坏事,不计较污秽和垢物,甚至被其所累。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对坏人坏事的容忍和纵容,也可以用于警示人们不要纵容坏人坏事。

故事起源

  • 《汉书·郊祀志》记载了一个故事: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官员叫卢绾,他因为贪污受贿而被罢官。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太仆,但他依然贪污受贿,甚至将宫廷的财物都掏空了。然而,汉武帝却不加以追究,对他纳污含垢。这个故事成为了“纳污含垢”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这个公司纳污含垢,屡屡违反环境保护法规。2. 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纳污含垢地纵容了那个腐败官员。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纳污含垢”与“容忍坏人坏事”相联系,形象化地想象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面对坏人坏事时,接纳了污秽和垢物,表现出了纳污含垢的特征。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纵容恶习”、“放纵无度”等,以加深对于容忍坏人坏事的理解和警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不能纳污含垢。2. 初中生:班级里有些同学纳污含垢,经常偷偷玩手机。3. 高中生:学校严禁纳污含垢的行为,对违规者将进行严肃处理。4.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纳污含垢,不为个人私利而损害他人利益。

拆字解意

纳污含垢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