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忠效信
拼音nà zhōng xiào xìn
含义纳;献纳;效:献出。献出忠心和诤言。
出处
词语
纳忠效信
拼音
nà zhōng xiào xìn
解释
纳;献纳;效:献出。献出忠心和诤言。
释义
纳;献纳;效:献出。献出忠心和诤言。
出处
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忠臣等
详细解释
- 纳忠效信是从《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中衍生而来的。原文是:“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应该有自知之明,不争斗,不偏袒。后来,人们将这句话发展成了成语纳忠效信,强调了忠诚和尽责的精神。
使用场景
- 纳忠效信一般用于赞美那些忠诚、尽责、恪守原则的人。可以用来形容对待工作、朋友、家庭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态度。
故事起源
- 纳忠效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强调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尊重,教导人们要有忠诚和尽责的品质。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来自《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在这里对于君子的行为作了阐述,强调了纳忠效信的重要性。
成语结构
- 纳忠效信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纳”、“忠”、“效”和“信”。
例句
- 1. 作为一名领导,我们应该纳忠效信,以身作则。2. 他是一个非常纳忠效信的员工,从不辜负公司的期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记忆纳忠效信这个成语:1. 分解记忆法:将成语分解成四个字,分别记忆它们的意思,然后再合并起来记忆整个成语的意思。
2. 联想记忆法
- 可以将纳忠效信与忠诚、尽责、恪守原则等相关的词语进行联想,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儒家思想,了解更多关于忠诚、尽责和道德准则的内容。还可以学习其他与纳忠效信相关的成语,如“忠心耿耿”、“忠贞不渝”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纳忠效信,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要纳忠效信,为同学们服务。3. 高中生:考试前,我要纳忠效信,按时复习,不偷懒。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要纳忠效信,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任务。5. 成年人:作为一名公务员,我要纳忠效信,为人民服务,不贪污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