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暗投明
拼音qì àn tóu míng
含义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反动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今将军既知顺逆,弃暗投明,俱是一殿之臣,何得又分彼此。”
典故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今将军既知顺逆,弃暗投明,俱是一殿之臣,何得又分彼此。”
近义词
弃恶从善、改过自新
反义词
弃明投暗、死不改悔
英文翻译
forsake darkness for ligh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反动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成语举例:弃暗投明是一切犯罪分子唯一光明的出路。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弃,不能读作“qǐ”。
成语辨形:投,不能写作“头”。
成语辨析:弃暗投明与“弃旧图新”有别:弃暗投明一般用于原来在反动集团或罪恶集团中的人;“弃旧图新”一般用于犯错误的人。
成语谜面:起义
详细解释
- 弃:放弃;暗:黑暗;投:投向;明:光明。原指人放弃黑暗而投向光明,比喻改过自新,改变立场,转向正确的道路。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认识到错误或迷失后,主动改正错误,转向正确的方向,追求真理、正义、进步等。
故事起源
-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了这个成语的故事。公元前202年,项羽与刘邦相争,项羽屡次战败,最终被刘邦打败。刘邦派人追击项羽,项羽被困于乌江之滨,无路可逃。当时,项羽的将士们纷纷建议他投降刘邦,寻求活命之道。然而,项羽不愿意屈服于刘邦,最终选择了自刎。这个故事中的“弃暗投明”指的是项羽宁死不屈,选择了光明的道路,而不是投降刘邦。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毅然弃暗投明,积极改正过失。2. 这个团队经历了一段低谷期后,终于弃暗投明,实现了新的突破。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项羽的故事,他在绝境中选择了弃暗投明,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可以通过想象项羽站在黑暗中,然后转身向着光明的方向投去,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项羽和刘邦的历史,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转危为安”、“改弦易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以前总是不好好学习,后来我决定弃暗投明,努力学习,成绩变得越来越好了。2. 初中生:他曾经加入了一个坏团伙,但是他在意识到错误后,选择了弃暗投明,重新做人。3. 高中生:学生会的成员们意识到自己过去的工作方式不够合理,决定弃暗投明,改变工作方式,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