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颠扑不碎在词典中的解释
diānsuì

颠扑不碎

拼音diān pū bù suì

含义颠:跌到;扑:拍打。无论怎样摔打都破碎不了。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无可辩驳。

出处

词语

  • 颠扑不碎

拼音

  • diān pū bù suì

解释

  • 颠:跌到;扑:拍打。无论怎样摔打都破碎不了。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无可辩驳。

出处

  • 宋·文天祥《西间书院释菜讲义》:“天地间只一个‘诚’字,更颠扑不碎。”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公孙丑上》:“桓魋颠扑而不碎,可谓大木。”意思是说,桓魋这个人摔倒了,但他并没有摔碎,所以可以称之为大块的木头。后来人们将其引申为指意志坚强,不容易被打败或击垮的人或事物。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人的意志坚定不可动摇,或者形容事物的坚固不可破碎。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坚持不懈,从不放弃的精神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物体非常坚硬,无法被破坏。

故事起源

  • 成语“颠扑不碎”最早出现在《孟子·公孙丑上》中的一段故事中。故事中提到一个人名叫桓魋,他摔倒了,但是并没有摔碎,所以被称为大块的木头。后来人们将这个故事引申为形容意志坚强,不容易被打败或击垮的人或事物。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颠”、“扑”、“不”、“碎”。

例句

  • 1. 他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他的意志坚定,颠扑不碎。2. 这个玻璃杯非常坚固,摔了几次都颠扑不碎。3. 她的信念如同颠扑不碎的大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下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颠扑不碎”与坚固的物体联系起来,例如大山、钢铁等,形成联想记忆,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含有“颠”、“扑”、“不”、“碎”等字的成语,例如“颠三倒四”、“扑朔迷离”等,扩展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比赛中跌倒了,但是我颠扑不碎,继续坚持比赛。2. 初中生:他在高考前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的意志坚定,颠扑不碎,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3. 高中生: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和困难,我们都要像大山一样坚定不移,颠扑不碎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拆字解意

颠扑不碎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