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乱人意
拼音tú luàn rén yì
含义意:心情。只会扰乱人的心情,起不到别的作用。
出处宋·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典故出处
宋·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英文翻译
can only confuse people's mind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意:心情。只会扰乱人的心情,起不到别的作用。
成语举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这是所谓徒乱人意,裘丰言和刘不才不敢再开口。”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扰乱人的心情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徒乱人意是由“徒”、“乱”、“人”、“意”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徒”表示没有根据,没有理由;“乱”表示胡乱,杂乱;“人”表示人们;“意”表示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言语或行为毫无根据,没有理由,完全胡乱乱说乱做。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毫无根据,没有理由,完全胡乱乱说乱做的情况。常常用于批评或讽刺某人的不负责任的言行。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当时,项羽正在与刘邦争夺天下,他的儿子项籍被封为楚王。项籍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他经常胡乱乱说乱做,没有理由。有一次,项羽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项籍回答说:“徒乱人意,这就是我的作风。”从此,徒乱人意成为了一个形容项籍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要由四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词序。
例句
- 1. 他的言语徒乱人意,完全没有道理。2. 这个人的行为徒乱人意,毫无逻辑可言。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徒乱人意”拆分为四个字来记忆,然后通过与实际生活中的人或事物联系,理解其含义。可以通过将该成语与一个胡乱说乱做的人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或文章,进一步了解该成语的用法和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成语进行对比,加深对该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做法徒乱人意,老师都看不下去了。2. 初中生:他的言辞徒乱人意,完全不负责任。3. 高中生:他的决策徒乱人意,没有任何逻辑可言。4. 大学生:他的答辩徒乱人意,毫无条理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