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四方
拼音zhì zài sì fāng
含义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典故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近义词
雄心壮志
反义词
胸无大志、鼠目寸光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成语举例: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5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谜面:恩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到齐国,齐桓公把齐姜嫁给重耳。重耳在齐国生活7年,日子过得很逍遥,他的属下十分着急,商量要他回国争王位。齐姜也认为男子汉要志在四方成就大业,就与重耳的部下用计送出齐国。
详细解释
- 志在四方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表示一个人的志向雄心壮志,渴望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成就。这个成语强调一个人的目标和抱负不仅局限在一个方向,而是追求广泛的发展和成功。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有远大抱负的人,特别是那些有野心、有追求的人。它可以用来形容有志青年、有理想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有远大目标的企业或组织。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贾谊传》中。贾谊是西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自己的《过秦论》中提到了“志在四方”这个成语,表达了他的抱负和追求。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志”、“在”、“四”和“方”。
例句
- 1. 他年轻时就志在四方,现在已经成为一位国际知名的企业家。2. 她的志在四方,不仅在音乐方面有很高的追求,还在社会公益和环保领域有很多贡献。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志在四方”与一个人站在一个广阔的地方,四面环绕着各个方向的景象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示一个人的志向和抱负广泛而远大。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成语的使用场景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也可以学习其他与志向和抱负相关的成语,如“志存高远”、“雄心壮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长大后,志在四方,希望能成为一名科学家,探索未知的世界。2. 初中生:我的志向是志在四方,我希望能够旅行世界各地,体验不同的文化。3. 高中生:我志在四方,将来想成为一名国际商人,拓展全球市场。4. 大学生:我志在四方,希望能够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成就,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