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冲之臣
拼音shé chōng zhī chén
含义指忠勇之臣。
出处《汉书·王尊传》:“刺讥不惮将相,诛恶不避豪强,诛不制之贼,解国家之忧,功著职修,威信不废,诚国家爪牙之吏,折冲之臣。”
典故出处
《汉书·王尊传》:“刺讥不惮将相,诛恶不避豪强,诛不制之贼,解国家之忧,功著职修,威信不废,诚国家爪牙之吏,折冲之臣。”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忠勇之臣。
成语举例:斛律明月,齐朝折冲之臣,无罪被诛,将士解体,周人始有吞齐之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折冲之臣是由“折冲”和“之臣”两个词组成的。其中,“折冲”意为冲破敌军阵线;“之臣”意为臣子、官员。折冲之臣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的将领或勇士。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英勇善战的将领或勇敢无畏的战士。
使用场景
- 折冲之臣可以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色、勇往直前的人。它常用于赞美在困难环境下表现出非凡勇气和胆识的人,特别是军事领域的英雄人物。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中,折冲之臣是指那些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的将领或勇士。他们勇往直前,冲破敌军阵线,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
成语结构
- 折冲之臣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即“折冲”和“之臣”。
例句
- 1. 他是一位折冲之臣,多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2. 这个部队有很多折冲之臣,他们在战斗中表现出色,打败了强大的敌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折冲”理解为“冲破敌军阵线”,将“之臣”理解为“将领或勇士”,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战争史,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破釜沉舟”、“舍生忘死”等,可以帮助加深对折冲之臣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折冲之臣是指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的将领或勇士。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到了很多折冲之臣的故事,他们在战斗中表现得非常英勇。3. 高中生:这位将军被誉为折冲之臣,他在战场上多次取得了重大胜利。4. 大学生:我在一本历史书上读到了关于折冲之臣的故事,他们是古代战争中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