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小屈大申在词典中的解释
xiǎoshēn

小屈大申

拼音xiǎo qū dà shēn

含义犹言先稍受委屈而后大有作为。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隙正传》:“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杨光以发辉也。”

典故出处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隙正传》:“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杨光以发辉也。”

近义词

  • 小屈大伸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犹言先稍受委屈而后大有作为。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三国后期,蜀国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宦官黄皓专权,和陈袛表里为奸。秘书令史绤正忠心耿耿,同时很会周旋。他认为小的地方要忍耐后才能大有作为。刘禅在蜀亡后被押往洛阳,只有绤正舍妻丢子只身去随侍。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由“小屈”和“大申”两个词组成。其中,“小屈”指小事,表示轻微的困扰或挫折;“大申”指大事,表示重要的问题或任务。成语中的“小屈大申”意味着对小事过于重视而忽略了大事,处理问题不得当,导致事情变得混乱或无法解决。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处理问题时不分轻重缓急,无法把握主次,从而导致事情变得混乱或无法解决的情况。可以用于形容工作、学习或生活中的疏忽或不得当的处理方式。

故事起源

  • 关于“小屈大申”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形容词

例句

  • 1. 他总是小屈大申地处理问题,从来不明白什么是重要的。2. 你别小屈大申,这件事情并不复杂,只要你认真对待就能解决。3. 领导小屈大申地处理这个项目,导致最后无法按时完成。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小屈大申”与“小事被放大,大事被轻描淡写”相对应,形象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也可以通过创建与该成语相关的故事或情景,加深对其含义的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本末倒置”、“不分轻重缓急”等,以扩展对于处理问题和事务的正确态度和方法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小屈大申,我要把大作业先写完再玩游戏。2. 初中生:老师总是小屈大申地点评我们的作文,不太公正。3. 高中生:在准备高考期间,我不能小屈大申,要把复习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

拆字解意

小屈大申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