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慷慨陈词在词典中的解释
kāngkǎichén

慷慨陈词

拼音kāng kǎi chén cí

含义慷慨:情绪激动,充满正气;陈:陈述;词:言词。指意气激昂地陈述自己的见解。

出处宋·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元丰之末,附丽匪人,自为定策,至造诈以诬首相,则畴昔从容问学,慷慨陈义,而诸君子之所深与者也。”

典故出处

  • 宋·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元丰之末,附丽匪人,自为定策,至造诈以诬首相,则畴昔从容问学,慷慨陈义,而诸君子之所深与者也。”

近义词

  • 慷慨激昂、义正言辞

反义词

  • 张口结舌

英文翻译

  • present one's views vehemently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慷慨:情绪激动,充满正气;陈:陈述;词:言词。指意气激昂地陈述自己的见解。
    成语举例:元末群盗纵横,时事不堪言矣。诗家慷慨陈词,多衰飒无余地。(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慨,不能读作“kài”。
    成语辨形:慨,不能写作“概”。

详细解释

  • 慷慨陈词是指以雄辩而慷慨陈述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它强调说话者的态度慷慨大方,言辞激昂,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为自己的观点或主张辩护。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在辩论、演讲、辞别等场合中,慷慨陈词,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主张。也可以用于形容文章或文学作品中的雄辩之辞。

故事起源

  • 慷慨陈词这个成语起源于《史记·平准书》中的一段故事。据说,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田忌的将军,他在马术比赛中与赵国的骑兵队比赛。田忌的马匹实力较弱,但他用计策使得赛马的顺序变化,最终赢得了比赛。赛后,田忌在赵国君王面前慷慨陈词,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成语结构

  • 慷慨陈词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慷慨”和“陈词”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在辩论赛上,他慷慨陈词,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 他在演讲中慷慨陈词,赢得了观众的掌声。3. 这篇文章慷慨陈词,充满了正义和激情。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慷慨大方”、“言辞激昂”等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慷慨陈词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语来慷慨陈词,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辞章有礼”、“口若悬河”等,以扩大对中国成语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会上慷慨陈词,鼓励大家努力学习。2. 初中生:他在辩论赛中慷慨陈词,为自己的观点辩护。3. 高中生:他在毕业典礼上慷慨陈词,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之情。4. 大学生:他在学术研讨会上慷慨陈词,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拆字解意

慷慨陈词成语造句

  • 慷慨陈词造句(精选22条)

    1、他慷慨陈词,终于扭转了军中的士气.2、郑和振臂一挥,激情慷慨陈词,呼吁众将士下西洋,为祖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自己也南征北战,最后客死他乡。3、他的慷慨陈词,抑扬顿挫,得到了与会群众的赞赏。4、这是贵州省前任省委书记刘某的“三讲”心得,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