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犹在耳
拼音yán yóu zài ěr
含义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出处《左传·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典故出处
《左传·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近义词
念念不忘、记忆犹新、余音绕梁
反义词
置之脑后
英文翻译
the words are still ringing in one's ears <ring in one's hear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成语举例:言犹在耳,忠岂忘心。(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形容对别人的话印象很深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耳,不能读作“ér”。
成语辨形:在,不能写作“再”。
成语谜面:耳机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襄公死后,太子夷皋年少,赵盾执掌国政,他想立襄公弟弟雍为国君,派人去秦国接他。太子夷皋的母亲缪赢知道后,日夜抱着夷皋在朝廷上痛哭,说襄公生前托孤言犹在耳,怎么能立即变卦呢。
详细解释
- 指别人的话语或言论非常深刻,使人难以忘怀,一直在耳边回荡。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别人的话语或言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人难以忘怀的情况。常用于表达对他人言论的赞赏或批评。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十三年》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名叫季札的大夫,他因为言辞激烈而受到了很多人的指责。有一天,季札的一个朋友来找他,告诉他有人在议论他的事情,季札却说:“言犹在耳,何必忧虑?”意思是别人的话语已经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他并不在意别人的议论。从此以后,“言犹在耳”这个成语就流传下来。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在+地方
例句
- 1. 他的劝告言犹在耳,我至今都没有忘记。2. 老师的教诲言犹在耳,我一直努力学习。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言语还在耳边”,表达别人的话语仍然在耳边回荡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言语相关的成语,如“言之有物”和“言必信,行必果”。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教导言犹在耳,我会记住的。2. 初中生:朋友的忠告言犹在耳,我会好好考虑的。3. 高中生:名师的教诲言犹在耳,我会努力追求卓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