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拼音yuān gè yǒu tóu,zhai gè yǒu zhǔ
含义比喻处理事情必寻负主要责任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武松捋起双袖,握着尖刀,指何九叔道:‘小子粗疏,还晓得冤各有头,债各有主。你休惊怕,只要实说,对我一一说知武大死的缘故,便不干涉你!’”
典故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武松捋起双袖,握着尖刀,指何九叔道:‘小子粗疏,还晓得冤各有头,债各有主。你休惊怕,只要实说,对我一一说知武大死的缘故,便不干涉你!’”
近义词
冤有头,债有主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处理事情必寻负主要责任的人。
成语举例:〖示例〗说得出这种无赖话的,未必懂得‘冤各有头,债各有主’的道理。 ★叶圣陶《倪焕之》十二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口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表示冤情和债务都有责任人,没有冤假错案,也没有无主债务。冤情有冤头,即冤案有冤枉的人,债务有债主,即债务有应付的人。每一个冤情和债务都有明确的责任人,不能随意推卸责任。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提醒人们在面对冤情或债务时,要认真追究责任,不能任意推卸责任。也可以用于指责那些企图逃避责任的人。
故事起源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相如是汉代的一位文学家,有一次他去见刘邦,刘邦问他:“冤各有头,债各有主,你有什么看法?”相如回答:“冤各有头,债各有主,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如果冤情和债务没有责任人,那就是乱世了。”刘邦对他的回答非常赞赏。
成语结构
-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例句
- 1. 在法律面前,冤各有头,债各有主,不能随意推卸责任。2. 他欠了我很多钱,我一定要追究他的责任,因为债各有主。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的关键词进行记忆,例如“冤头”和“债主”,并通过构建有趣的故事情节来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冤情和债务的相关法律知识,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冤情和债务纠纷。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偷了小红的铅笔,老师告诉他:“冤各有头,债各有主,你要向小红道歉。”2. 初中生:小玲欠了小刚很多钱,大家都劝她:“冤各有头,债各有主,你应该尽快还清债务。”3. 高中生:小李被冤枉了,他对朋友说:“冤各有头,债各有主,我会找出真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