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室操戈
拼音tóng shì cāo gē
含义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出处《左传·昭公元年》
典故出处
《左传·昭公元年》
近义词
相煎何急、自相残杀
反义词
同仇敌忾、同心协力
英文翻译
internal strif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成语举例:为宋学者,不第攻汉儒而已也,仰且同室操戈矣。(清 江藩《宋学渊源记序》卷上)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戈,不能读作“ɡě”。
成语辨形:戈,不能写作“弋”。
成语辨析:同室操戈和“自相残杀”;都有表示自己人互相伤害之意。但同室操戈含蓄典雅;程度比“自相残杀”轻。
成语谜面:演武厅;师兄弟练武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郑国王室公孙黑与公孙楚同时看中大夫徐吾犯的妹妹。徐吾犯十分为难,就去向子产讨教。子产让徐吾犯的妹妹自己决定。徐妹看中公孙楚,两人结婚时,公孙黑不服气就全副武装冲进公孙楚的家,公孙楚拿戈相迎把他赶出家门。
详细解释
- 成语“同室操戈”源自于《左传·昭公十五年》:“同室而操戈,未闻其明也。”原意指同住一个屋檐下的人竟然拿起武器互相争斗,显示了他们之间亲近的关系已经破裂,甚至达到了敌对的程度。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亲人或同事之间因为利益、意见分歧等原因发生严重矛盾和冲突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团队内部的内讧或争斗。
故事起源
-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昭公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夷公和庄公。夷公是昭公的合法儿子,而庄公是昭公的庶出儿子。昭公一直打算立夷公为继承人,但庄公却想继承王位。最终,庄公因为不满夷公的继承地位,与夷公发生了激烈的争斗,最终导致了同室操戈的局面。
成语结构
- 同室操戈由“同室”和“操戈”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同室”表示同住一个屋檐下,即亲人或同事之间的关系;“操戈”表示拿起武器互相争斗,即发生冲突和争斗的情景。
例句
- 1. 他们原本是一家人,怎么会同室操戈呢?2. 因为利益的纷争,原本团结的团队内部竟然出现了同室操戈的情况。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同室操戈”拆分为“同室”和“操戈”两个部分记忆。可以想象两个人住在同一个房间里,却拿起武器互相争斗的场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1.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家庭不和”、“同仇敌忾”等,来扩展对于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的理解。2. 可以学习相关的故事和历史事件,如昭公和他的两个儿子之间的争斗,来深入了解成语的起源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哥哥和姐姐因为玩具的问题同室操戈,吵得很厉害。2. 初中生:班里的两个同学因为竞选班长的问题同室操戈,导致了班级的分裂。3. 高中生:我们班的两个同学因为考试成绩的竞争同室操戈,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4. 大学生:公司内部的两个同事因为职位晋升的问题同室操戈,导致了工作氛围的紧张和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