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鬻矛誉楯在词典中的解释
máodùn

鬻矛誉楯

拼音yù máo yù dùn

含义指自相矛盾,不能两立。

出处语出《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典故出处

  • 语出《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指自相矛盾,不能两立。
    成语举例:是楚人~,誉两难得而俱售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
    常用程度:一般

详细解释

  • 鬻矛誉楯是由两个独立的成语组成,鬻矛意为出卖自己的武器,誉楯意为赞美别人的盾牌。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一切,甚至出卖朋友或背叛原则的行为。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批评那些为了谋取私利而背叛朋友或原则的人。可以在讨论人际关系、道德观念以及背叛行为时使用。

故事起源

  • 《战国策·齐策四》记载了一个关于鬻矛誉楯的故事。故事中,齐国的将军孙膑为了得到吴国的重用,收受了吴国的贿赂,并出卖了自己的国家。后来,孙膑又被吴国所背叛,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惨结局。这个故事成为了形容出卖朋友或背叛原则的行为的典故。

成语结构

  • 由两个独立的成语组成,鬻矛和誉楯。

例句

  • 1. 他为了升职加薪,竟然鬻矛誉楯,出卖了自己的同事。2. 这个政客为了个人利益,不惜鬻矛誉楯,背叛了选民的信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将“鬻矛”联想为出卖自己的武器,将“誉楯”联想为赞美别人的盾牌。通过想象一个人拿着自己的武器卖给别人,并赞美别人的盾牌来形容出卖朋友或背叛原则的行为。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背叛行为相关的成语,如“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得到好处,鬻矛誉楯,把我们的秘密告诉了老师。2. 初中生:他为了考取好大学,不惜鬻矛誉楯,背叛了自己的同学。3. 高中生:政客为了争取选民的支持,不择手段,鬻矛誉楯,出卖了自己的原则。4. 大学生:他为了谋取个人利益,不顾朋友的感受,鬻矛誉楯,背叛了他们的信任。

拆字解意

鬻矛誉楯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