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北伐
拼音nán zhēng běi fá
含义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亦作“南征北讨”。亦作“南征北战”。
出处唐·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典故出处
唐·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近义词
南征北战
反义词
安居乐业
英文翻译
campaign all across the countr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亦作“南征北讨”。亦作“南征北战”。
成语举例:李世民经过许多南征北伐终于登上王位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经历的战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公元前828年,周厉王的儿子靖即位成为周宣王,他决心恢复周王朝的强盛,废除田籍制度,进行一些改革,还出兵攻伐北方的淮夷、徐戎和南方的蛮荆等部族,国势再度强盛起来,号称中兴之主。他破例立戏为鲁武公的继承人,让鲁国内乱。
详细解释
- 南征北伐是一个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南征表示南方的军队向北方进军征战,北伐表示北方的军队向南方进军征战。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战争征服,形容军队不断扩张领土的过程。
使用场景
- 南征北伐一般用来形容军队的征战行动,也可以用来比喻企业、团体等不断向外扩张。此外,该成语也可以用于描述个人不断克服困难、追求进步的过程。
故事起源
- 南征北伐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用来描述齐国的军队南征北伐。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征战行动。
成语结构
- 由两个动词组成,即“南征”和“北伐”。
例句
- 1. 唐朝时,李世民发动南征北伐,统一了中国。2. 这家公司一直不断南征北伐,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例如唐朝的征战和统一,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深入研究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征战行动,了解不同朝代的南征北伐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唐朝的李世民发动南征北伐,统一了中国。2. 初中生: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次南征北伐的战争,对国家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3. 高中生:南征北伐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不断扩张领土的表现,也是历史进步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