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两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含义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出处《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典故出处
《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近义词
不置可否、模棱两端
反义词
旗帜鲜明
英文翻译
betwixt and betwee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成语举例:他害怕事情一旦变化,他将有不测大祸,所以跪在地上回答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棱,不能读作“línɡ”。
成语辨析:模棱两可与“不置可否”有别:模棱两可指表态不明确;可作“言辞”的定语;可作补语;“不置可否”多指“避而不谈”;不表示态度;不能作“言辞”的定语。
成语谜面:可不可
成语故事
唐朝宰相苏味道处世十分圆滑,从不表明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样不会得罪人,他把这种圆滑的方法说成“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模棱特两端可也。”人们送他一个外号叫“苏模棱”。后因犯错而降职到四川眉州。
详细解释
- 模棱两可是由“模棱”和“两可”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模棱”指模糊、含糊不清,“两可”指两种可能都有可能。整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指言辞、态度等含糊不清,不明确,无法确定的状态或表达方式。
使用场景
- 模棱两可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态度、回答或观点等不明确,模糊不清的情况。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敢明确表态,或者故意含糊其辞的人。
故事起源
- 关于模棱两可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目前没有明确的记载,但这个成语的意义和使用在古代就已经存在。
成语结构
- 模棱两可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回答问题总是模棱两可,让人摸不清他的真实想法。2. 这个政策的解释模棱两可,导致很多人对其意义产生疑惑。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模棱两可的发音与含糊不清的形象联系起来记忆,例如将“模棱”想象成迷雾笼罩的森林,将“两可”想象成两种可能的选择。这样的图像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模棱两可意义相近的成语来加深对这类成语的理解,例如“含糊其辞”、“拐弯抹角”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的回答模棱两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初中生:他在辩论中总是模棱两可,不敢明确表态。高中生:政府对这个问题的回应模棱两可,没有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大学生:她的态度模棱两可,让我们无法了解她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