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蠢欲动
拼音chǔn chǔn yù dòng
含义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出处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典故出处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近义词
跃跃欲试
反义词
按兵不动
英文翻译
ready to make troubl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成语举例:据点里的敌人又蠢蠢欲动。(峻青《爆炸远征队》)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形容准备随时干某事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蠢,不能读作“chūn”。
成语辨形:蠢,不能写作“春”。
成语辨析:蠢蠢欲动和“跃跃欲试”;都有“急切地想要行动”的意思。但蠢蠢欲动偏重在行动;一般指敌人、坏人准备进攻、搞破坏;含贬义;“跃跃欲试”偏重指想要试一试;是中性成语;用于平常的活动。
成语谜面:预备令
歇后语:入蛰的长虫还了阳
详细解释
- 指人或事物内部积聚了强烈的欲望,迫切地想要表达或实现自己的目标或愿望。类似于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不断挣扎着想要飞出去的状态。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们内心的渴望、动力或激情,也可用来形容一种积极的、有朝气的状态。适用于描述个人或团体在追求目标、实现理想时的状态。
故事起源
- 成语“蠢蠢欲动”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贲鼓》中。据说这是周朝时期的贤臣贲鼓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忧患,而写下的一首诗。这首诗中有一句“蠢蠢者躬”,意思是“蠢蠢动荡的我”。后来,人们就用“蠢蠢欲动”来形容内心的热情和渴望。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他看到自己的梦想即将实现,内心蠢蠢欲动,充满了希望和动力。2. 这个团队的成员们都蠢蠢欲动,急切地想要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蠢蠢”与“欲动”两个词语,将其与一只不断在笼子里挣扎的小鸟进行联想。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和形象。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蠢蠢欲动”相关的成语,如“急不可耐”、“踌躇满志”等,以增加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上学前都蠢蠢欲动,因为我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耍。2. 初中生:放假前的最后一节课,我们都蠢蠢欲动,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假期。3. 高中生:考试结束后,同学们蠢蠢欲动,期待着放松和享受假期的时光。4. 大学生:即将毕业的学生都蠢蠢欲动,迫切地想要开始新的人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