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贤若渴
拼音qiú xián ruò kě
含义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
出处《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典故出处
《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近义词
求贤如渴、爱才如命
反义词
嫉贤妒能
英文翻译
seek talent with eagernes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
成语举例:求贤若渴,从柬如流。(《宋史 窦贞固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渴,不能读作“hē”。
成语辨形:渴,不能写作“喝”。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晋献公用碧玉骏马向虞国行贿借道灭掉虢国与虞国,俘虏虞国大夫百里奚,晋献公将百里奚作为奴隶陪嫁到楚国,秦穆公释放用五张羊皮换取百里奚并与他共商国事。百里奚向他推荐蹇叔,秦穆公重金迎接蹇叔,并封他为上大夫。
详细解释
- 求贤若渴是指迫切需要有才能的人加入,渴望找到贤才。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对于人才的需求迫切,希望能够引进有能力的人来提升团队或组织的实力。
使用场景
- 求贤若渴常用于形容对于人才的需求迫切的场景,比如企业招聘、政府选拔干部、学校选拔教师等等。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对于学习和进步的渴望。
故事起源
- 相传,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位时,曾经有一位名叫陆琼的人才非常稀缺,宋文帝为了能够招到他,特地下令悬赏招贤。当时有一位官员看到了这个悬赏令,立刻前去应聘。他对宋文帝说:“您的这个悬赏令,就像是在干旱的沙漠中渴望甘霖的人,您渴求有才能的人加入。”宋文帝听后非常感动,于是将陆琼聘用为官员,他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此以后,人们就用“求贤若渴”来形容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
成语结构
- 求贤若渴由四个汉字组成,其中“求”表示寻找,追求;“贤”表示有才能的人,贤士;“若”表示如同;“渴”表示渴望、迫切。
例句
- 1. 这家公司正在求贤若渴地招聘技术人员。2. 教育界需要更多的优秀教师,我们应该求贤若渴地引进人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求贤若渴”与追求水源的干旱沙漠中的人相联想,形象地表示对于人才的渴望和追求。
延伸学习
- 进一步学习与人才相关的成语,如“人才辈出”、“人才济济”等,以丰富对于人才的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班都是聪明的孩子,求贤若渴地要我们好好学习。2. 初中生:我们学校的足球队求贤若渴地招新队员,希望能找到更多优秀的球员。3. 高中生:大学录取时,各个学校都在求贤若渴地选拔优秀的学生。4. 大学生:公司实习的时候,老板对我们的工作要求非常高,求贤若渴地要求我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