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李下
拼音guā tián lǐ xià
含义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出处《北史·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典故出处
《北史·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近义词
瓜李之嫌
英文翻译
in a melon patch or under a plum tree in suspicious circumstances or surrounding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成语举例: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瓜田李下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定语;同瓜李之嫌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瓜,不能读作“zhuǎ”。
成语辨形:瓜,不能写作“爪”。
成语谜面:孤
成语故事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是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详细解释
- 瓜田李下是一个由瓜田和李下两个地方组成的成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别人的瓜田里或者李树下行动,容易引起误会或者怀疑。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如果你在别人的瓜田里或者李树下行动,就会被人怀疑你是在偷窃或者进行其他不正当的行为。因此,瓜田李下成为了表示行动容易引起误会或者怀疑的警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喜欢偷窃或者进行不正当行为的人,也可以用来警示那些行动容易引起误会或者怀疑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瓜田李下来提醒自己要注意行为举止,避免引起他人的误解或者怀疑。
故事起源
- 瓜田李下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据说,有一次,一个人在别人的瓜田里摘了几个瓜,正好被瓜主人发现了。这个人为了逃避责备,就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李树下的人。结果,瓜主人找到了李树下的人,却发现他并没有偷瓜。从此以后,人们就用瓜田李下来形容那些行动容易引起误会或者怀疑的人。
成语结构
- 瓜田李下是一个由两个地方的名称组成的成语,瓜田和李下。这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它的起源故事,使得它的意义更加丰富。
例句
- 1. 他经常在别人的瓜田里行动,真是太容易引起误会了。2. 小明在别人家的李树下玩耍,结果被误认为偷李。
记忆技巧
- 记忆瓜田李下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与故事起源相关的图像联想来帮助记忆。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瓜田里偷瓜,然后把责任推给李树下的人,最后被发现并受到惩罚。通过形象化的联想,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意义和故事。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瓜田李下这个成语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行为容易引起误会或者怀疑相关的成语,例如“落井下石”、“以毒攻毒”等。通过学习这些相关的成语,可以丰富你的汉语词汇,提高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在别人瓜田里玩耍,被主人误以为偷瓜。2. 初中生:他的行为总是犹如瓜田李下,让人难以信任。3. 高中生:为了避免引起误会,他不敢在别人的瓜田里行动。4. 大学生:在社交场合中,我们要避免瓜田李下的行为,以免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