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重就轻
拼音bì zhòng jiù qīng
含义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点,只谈无关紧要的事情。
出处唐·李林甫《唐六典·工部尚书》:“技能功巧者,不得隐巧补拙,避重就轻。”宋·刘挚《侍御史黄君墓志铭》:“民始不以多男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
典故出处
唐·李林甫《唐六典·工部尚书》:“技能功巧者,不得隐巧补拙,避重就轻。”宋·刘挚《侍御史黄君墓志铭》:“民始不以多男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
近义词
避难就易、避实就虚
反义词
避实击虚、知难而进
英文翻译
evade serious matters and take up trifle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点,只谈无关紧要的事情。
成语举例:年轻人应勇于挑重担,而不应避重就轻。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避开重大问题与责任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重,不能读作“chónɡ”。
成语辨形:避;不能读作“僻”。
成语辨析:避重就轻和“避实就虚”;都有“回避要害问题”的意思;但“避实就虚”偏重于军事方面;避重就轻偏重在言论、责任等方面。
成语谜面:丢了西瓜捡芝麻
歇后语:甩西瓜拣芝麻
详细解释
- 避重就轻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表示面对困难或繁重的任务时,选择去处理相对容易的事情,而不去面对或解决真正的问题。这种行为往往是因为害怕或缺乏勇气面对困难,而选择逃避或回避现实。
使用场景
- 避重就轻常常用于批评那些在面对困难时选择逃避或回避的人。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不愿意面对挑战,而选择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以逃避责任或压力。
故事起源
- 避重就轻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朝杨慎的《世说新语》中。这本书是一部记载古代人物言行的文集,其中收录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成语。具体的故事起源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成语结构
- 避重就轻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避”、“重”、“就”、“轻”组成。其中,“避”表示回避或逃避,“重”表示困难或繁重的事情,“就”表示选择或处理,“轻”表示轻松或简单的事情。
例句
- 1. 他总是避重就轻,从来不愿意面对真正的问题。2.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困难,而不是避重就轻。3. 这个项目非常重要,我们不能避重就轻,必须全力以赴去完成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的每个字拆分开来记忆。例如,将“避”与“重”联想为避开一个重物,然后将“就”与“轻”联想为选择一个轻松的事情。这样,通过联想记忆,可以帮助记住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成语的用法和意义,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书籍或参考在线成语词典。此外,可以尝试运用成语去写作文或进行口语练习,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写作业,所以我选择避重就轻,去玩游戏了。2. 初中生:我不喜欢数学,所以我总是避重就轻,只做一些简单的题目。3. 高中生:我害怕考试,所以我总是避重就轻,只重复做一些容易的题目。4. 大学生:我担心找不到工作,所以我一直在避重就轻,只关注一些兴趣爱好的事情,而不去努力寻找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