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黥补劓
拼音xī qíng bǔ yì
含义指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改过自新。
出处《庄子·大宗师》:“……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典故出处
《庄子·大宗师》:“……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近义词
洗心革面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改过自新。
成语举例:策蹇磨铅,少答非常之遇;息黥补劓,渐收无用之身。★宋·苏轼《登州谢两府启》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相传远古时期,意而子去拜见许由,许由问尧为什么会帮助他。意而子回答说:“尧要我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许由又问他尧是怎样教他明白仁义与是非的。意而子回答道:“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详细解释
- 息黥补劓是一个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息”指停止,停下来;“黥”指鞭打、责罚;“补”指补救、修复;“劓”指割掉鼻子。整个成语的基本意思是停止鞭打,给予补救或修复的机会。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在错误或过失之后,给予对方改正错误的机会,以便修复关系或弥补损失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停止施加惩罚,给予被惩罚的人机会重新开始。
故事起源
- 《庄子·外物》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叫黥布的人因为犯罪被判割鼻子,但后来他改过自新,成为了一个德高望重的人物。这个故事传承下来,形成了成语“息黥补劓”。
成语结构
- 四个字的固定结构,以“息黥补劓”为例。
例句
- 1. 他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后,向对方道歉并希望能够息黥补劓。2. 老师在批评学生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希望能够息黥补劓。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息黥补劓”拆分为四个字,分别记忆其意义和读音。可以将“黥”想象成被打了鞭子的痕迹,而“补”和“劓”则是给予补救和修复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痛改前非”、“改过自新”等,以丰富词汇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意识到自己调皮捣蛋是错的,他向同学道歉并希望能够息黥补劓。2. 初中生:小红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了,但她后来意识到错误,主动承认并请求老师给予补救的机会,希望能够息黥补劓。3. 高中生:张三在高考中作弊被抓住,但他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放弃作弊并重新努力学习,希望能够息黥补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