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折覆餗
拼音dǐng shé fù yǎn
含义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出处《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颖达疏:“施之于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
典故出处
《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颖达疏:“施之于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
近义词
鼎折餗覆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成语举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九卷:“自命贤相,恐鼎折覆餗之讥,不待终日矣,可不危与!”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鼎折覆餗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它的字面意思是“鼎翻覆,餗倾散”。鼎是古代用来煮饭的三足大锅,覆餗是指饭菜倒出来。成语用来比喻国家、家族或事业的衰败和灭亡,形容一切辉煌的事物毁于一旦。
使用场景
- 鼎折覆餗常常用来形容某个国家、家族或事业的突然衰败和灭亡,可以用于讽刺、警示和描述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个人命运的逆转。
故事起源
- 成语“鼎折覆餗”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故事讲述了项羽在战败后被刘邦俘虏,刘邦把项羽的鼎煮熟的饭菜倒出来,项羽看到后感慨万分,意识到自己的事业已经完蛋了。后来,人们就用“鼎折覆餗”来形容国家、家族或事业的衰败和灭亡。
成语结构
- 鼎折覆餗属于四字成语,由“鼎”、“折”、“覆”、“餗”四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在这场战争中,敌人的军队鼎折覆餗,最终战败。2. 这个家族曾经兴盛一时,可惜最终也鼎折覆餗。3. 这个企业由于管理不善,最终走向了鼎折覆餗的命运。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鼎折覆餗”与项羽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项羽看到自己的鼎被煮熟的饭菜倒出来后的悲伤和失落,以此来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成语“鼎折覆餗”相关的历史事件,例如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战争,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兴衰和灭亡的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城市曾经很繁荣,可是后来由于自然灾害,变得鼎折覆餗。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很多国家的兴衰,其中有一个国家就是鼎折覆餗。3. 高中生:这个家族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曾经兴旺一时,可惜最终也走向了鼎折覆餗。4. 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警惕,避免自己的事业鼎折覆餗。5. 成年人: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经历了鼎折覆餗的命运,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珍惜现在的和平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