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毛换髓
拼音fá máo huàn suǐ
含义削去旧的毛发,换去旧的骨髓。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
出处明·梅鼎祚《昆仑奴》第四折:“你此去伐毛换髓,变姓逃形,我何处会得你着。”
典故出处
明·梅鼎祚《昆仑奴》第四折:“你此去伐毛换髓,变姓逃形,我何处会得你着。”
近义词
脱胎换骨、伐毛洗髓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削去旧的毛发,换去旧的骨髓。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改变面貌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伐毛换髓是指割去毛发,取出骨髓,比喻通过刻苦努力,去除虚浮的外表和表面的装饰,追求真实和内在的完善。这个成语强调了通过自我修炼和努力,去除虚伪和浮夸,追求真实和内在的提升。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们通过刻苦努力,追求真实和内在的提升,以及割舍虚伪和表面的装饰。可以用于表扬那些勤奋努力、追求真实和内在提升的人。
故事起源
- 据传,这个成语源自于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孟子的哲学家。他有一次在路上看到一个伐木工人正在努力地砍伐树木。孟子问他:“你为什么要如此努力地砍伐树木?”伐木工人回答说:“我想要用这些木头建造一艘船,以便能够远航。”孟子听后感到很惊讶,他说:“你为什么要这么费力地砍伐树木呢?你可以直接用斧头砍开树干,取出骨髓,然后用它来建造船只。”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了形容通过艰苦努力,去除虚伪和表面的装饰,追求真实和内在的完善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伐毛换髓的结构是由两个动词组成,伐和换,表示割去毛发和取出骨髓。
例句
- 1. 他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工作,伐毛换髓,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科学家。2. 这个团队经过数年的努力和奋斗,伐毛换髓,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伐毛”联想为割去虚伪的外表,将“换髓”联想为追求真实和内在的完善,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孟子的哲学思想,了解他对于人性、修养和道德的见解,以及他对于追求真实和内在完善的思考。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通过勤奋学习,伐毛换髓,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2. 初中生:我要通过不断努力和锻炼,伐毛换髓,成为一名有实力的运动员。3. 高中生:我要通过广泛阅读和思考,伐毛换髓,成为一名有见识的人。4. 大学生:我要通过实践和实习,伐毛换髓,成为一名有经验的专业人士。5. 成年人:我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伐毛换髓,成为一名有思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