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而忘家
拼音guó ér wàng jiā
含义指为国事而忘其家。
出处《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典故出处
《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近义词
国耳忘家、国尔忘家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为国事而忘其家。
成语举例:马识途《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他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充分发挥了人定胜天的无比威力,打了一个大胜仗。”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爱国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成语“国而忘家”是由“国”和“忘家”两个词组成的。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忘记了自己的家庭和个人利益。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提醒人们要在追求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和珍惜自己的家庭和个人生活。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人。它可以用于讨论政治、社会和个人生活等方面的话题。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故事中,虞卿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重要官员,他非常忠诚于国家,甚至为了国家利益而忘记了自己的家庭和个人生活。这个故事通过虞卿的经历告诉人们,虽然国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个人的幸福和家庭的温暖。
成语结构
- 四个字的成语,结构简洁明了。
例句
- 1. 他是一个为国家奉献一生的人,但他也因为“国而忘家”而失去了家庭的温暖。2. 在追求事业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要“国而忘家”。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站在国家的旗帜下,但他的家人站在旗帜之外,表示他忘记了家庭。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战国时期和秦国的历史,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国士无双”、“国色天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成为一个“国而忘家”的人,我希望能够同时关心国家和家庭。2. 初中生:有些人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忘记了自己的家庭,这是不应该的。3. 高中生: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要记得不要“国而忘家”,要平衡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