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克己复礼在词典中的解释

克己复礼

拼音kè jǐ fù lǐ

含义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典故出处

  •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近义词

  • 复礼克己

英文翻译

  • comply with the rites by setting restraints on oneself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成语举例:克己复礼,以奉始终。(汉 班固《东都赋》)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约束自己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孔子认为仁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实行的方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弟子问怎样才能做到“仁”,孔子说:“克己复礼。”。

详细解释

  • 克己,即克制自己的私欲;复礼,即恪守礼仪。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要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自律,自制力强,守礼守规矩,不贪图私利,不违背社会道德准则。

故事起源

  • 克己复礼最早出现在《论语·述而》篇中。这是孔子的弟子曾子问孔子:“君子克己复礼,小人反是。”孔子回答说:“君子有细行,小人无细行。”意思是君子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恪守礼仪;而小人则相反,不能自律,不守礼仪。

成语结构

  • 克己复礼是一个由两个动词和一个名词组成的成语,结构简洁明了。

例句

  • 1. 他能够克己复礼,一直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2. 她克己复礼,不为名利所动,一直做事兢兢业业。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克制自己的欲望,恪守礼仪”,将其与自律、自制力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克己复礼相关的成语,如“克己奉公”、“克己奉公”等,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向老师学习,克己复礼,不打扰别人。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克己复礼,尊重老师和同学。3. 高中生:在面对诱惑时,我们需要克己复礼,坚守自己的底线。4. 大学生:大学生要有自律精神,克己复礼,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拆字解意

克己复礼成语造句

  • 克己复礼造句(精选22条)

    1、他一直是一个奉公守法、克己复礼的人。2、他们所追求的和谐社会是一种与人性培育紧相关联的礼制秩序和礼乐文明,它兼具等级划分和仁爱互助的两种功能,其实现的关键在于作为政治中人的“君子”必须“克己复礼”。3、儒家的克己复礼、王道仁政、存心养性...

  • 克己复礼的造句大全(精选11条)

    1、他一直是一个奉公守法、克己复礼的人。2、孔子的和谐观完全是为了克己复礼。3、所以身为修道人,就要克己复礼,不要造因果。4、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仁,其实复礼并不是他的终极目标。孔子真正向往的理想境界是大同社会,明知大同不可实现故退而求其次,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