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涉水
拼音bá shān shè shuǐ
含义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出处《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典故出处
《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近义词
翻山越岭、风尘仆仆
反义词
朝发夕至、一路顺风
英文翻译
make an arduous journe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成语举例: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跋山涉水,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魏巍《路标》)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翻山过海走长路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涉,不能读作“bù’。
成语辨形:跋,不能写作“拔”。
成语辨析:跋山涉水和“翻山越岭”都有“旅途辛苦”的意思。跋山涉水表示既翻山又蹚水;“翻山越岭’只表示翻越过不少山头。
成语谜面:长征
详细解释
- 跋山涉水是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跋山指艰难地越过山脉,涉水指艰难地趟过水域。合在一起,表示克服困难,努力奋斗的意思。
使用场景
- 跋山涉水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不畏艰难困苦,不怕付出努力的精神。可以用于形容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努力和奋斗。
故事起源
- 跋山涉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篇中。文章讲述了庄子与他的学生南华在山林中游玩,南华问庄子如何能够达到逍遥自在的境界。庄子回答说:“逍遥者,行跋涉于山川之间,涉水则不湿其衣,跋山则无伤其足。”这里的跋山涉水被用来比喻达到逍遥自在的境界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成语结构
- 跋山涉水由两个动词组成,形式上比较简单。
例句
- 1.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跋山涉水,从不轻言放弃。2. 这个项目需要我们全体员工跋山涉水,才能取得成功。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跋山涉水”这个成语与艰难困苦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山脉和水域中艰难跋涉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努力奋斗相关的成语,如“锲而不舍”、“奋发图强”等,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好好学习,跋山涉水,争取考上理想的中学。2. 初中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愿意跋山涉水,努力奋斗。3. 高中生:高考就要到了,我决心跋山涉水,全力以赴,争取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大学生活不仅要学习,还要跋山涉水,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