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雅俗共赏在词典中的解释
gòngshǎng

雅俗共赏

拼音yǎ sú gòng shǎng

含义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出处明·孙人儒《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典故出处

  • 明·孙人儒《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近义词

  • 喜闻乐见、有口皆碑

反义词

  • 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英文翻译

  • appeal to both the more and the less cultured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成语举例: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做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雅,不能读作“yā”。
    成语辨形:赏,不能写作“党”。
    成语辨析:雅俗共赏偏重在“共赏”;含有被欣赏赞美的意思;无论文化水平高低的人都能欣赏。“有口皆碑”;偏重于“皆碑”;含有被接受称赞的意思;“皆碑”指的是所有能讲话的人。

详细解释

  • 雅俗共赏是一个形容词语,用来形容一种文化艺术作品或活动,能够同时受到高雅人士和普通大众的喜爱和赞赏。它强调了文化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高雅的审美品味,也在于能够与大众产生共鸣和喜爱。

使用场景

  • 雅俗共赏常用于描述艺术作品、音乐、电影、戏剧等领域,表达作品既具有高雅品味,又能引起大众共鸣的特点。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些活动或事件,既能吸引高雅人士的参与,也能让普通大众感兴趣。

故事起源

  • 雅俗共赏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世说新语》中,但并没有明确的故事起源。它的意义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艺术的审美观念,强调了文化艺术作品应该能够被广大人民所喜爱和欣赏。

成语结构

  • 雅俗共赏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雅”、“俗”和“共赏”。其中,“雅”表示高雅、优美,“俗”表示普通大众,“共赏”表示共同欣赏。

例句

  • 1. 这部电影既有深刻的哲思,又有幽默的笑料,真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2. 这位作家的小说风格独特,既能引起文人的赞赏,也能受到大众的喜爱,确实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雅俗共赏”:将“雅”字与高雅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优美的古代文人;将“俗”字与普通大众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平凡的农民;将“共赏”与大家一起欣赏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共同欣赏一部电影或一场演出。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成语和艺术形式,如古诗词、书法、绘画等,以丰富对“雅俗共赏”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的绘本既有好看的图画,也有有趣的故事,真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书。2. 初中生:这部电影既有深刻的主题,也有搞笑的情节,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3. 高中生:这位歌手的音乐既有独特的艺术表达,也能引起大众的共鸣,真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音乐风格。

拆字解意

雅俗共赏成语造句

  • 雅俗共赏造句(精选59条)

    1、火山村镇朴拙淳美,那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大美。2、先生之内涵浩瀚如海,博大精深,神奥无涯,多次应各界之邀举办公益性专题讲座,风格庄谐并陈,妙趣横生,雅俗共赏。3、“雅俗共赏、土洋并举”不只是口号。4、海棠花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雅俗共...

  • 用雅俗共赏造句(精选16条)

    1、传说那本书上记载了古往今来世界上最美丽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足以让最残暴的将军失声痛哭,让最抑郁的官员仰天大笑,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雅俗共赏的故事。2、摘要茶文化雅俗共赏,具有广泛的社会性。3、绿松石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宝石,它可以引人注目地镶嵌...

  • 雅俗共赏造句(精选33条)

    雅俗共赏解释: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近义词:喜闻乐见有口皆碑反义词:上下同弃曲高和寡下里巴人阳春白雪1、海棠花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雅俗共赏,素有国艳”之誉。一代文豪苏东坡曾留下只恐夜...

  • 雅俗共赏造句(精选19条)

    1、入话里可能包含著大众的心理、作者的修辞、社会的倾向,以及市场经济的多元现象、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等。2、艺术的表现需要雅俗共赏,而非仅仅满足一部分人的胃口。3、在她一剪一刀下,都能刻画出一个个可亲、可爱、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从而达到了老少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