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敖鬼馁
拼音ruò áo guǐ něi
含义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馁:饿。若敖氏的鬼受饿了。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出处《左传·宣公四年》:“若敖氏之鬼,不其馁尔?”
典故出处
《左传·宣公四年》:“若敖氏之鬼,不其馁尔?”
英文翻译
die without male issue <have no progen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馁:饿。若敖氏的鬼受饿了。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没有后代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若敖家族子文、子良兄弟均做官。司马子良生了个很凶猛的儿子斗越椒,令尹子文不喜欢这孩子,说他有狼子野心会灭了全族。后来斗越椒做了司马,他杀死堂兄子扬继任令尹,暗中扩军反叛,被楚王打败,灭了若敖全族。
详细解释
- 若敖,指古代传说中的神马,形态美丽而威武;鬼馁,指鬼神灵力尽绝望。若敖鬼馁形容人失去斗志,精神萎靡,无法振作。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在遭遇挫折或困境时精神低落,无法恢复正常状态的情况。
故事起源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了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个国家叫鲁国,国君鲁哀公在位期间,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灾难和战乱,使得国民的生活异常困苦。有一天,鲁哀公在宫殿里看到一匹若敖的神马,非常喜欢,于是命人将它养在宫中。然而,不久后,若敖神马变得精神萎靡,无精打采。鲁哀公非常困惑,于是请来了一位智者解释。智者告诉他,若敖神马之所以精神萎靡,是因为它的同伴鬼馁已经死了,它感到无望和绝望。从此,人们用“若敖鬼馁”来形容人精神低落的状态。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宾语+状语
例句
- 1. 他最近一直在工作上遇到挫折,现在整个人都若敖鬼馁的。2. 经历了失败之后,他的精神状态变得若敖鬼馁,无法恢复正常。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拆分为两个部分来记忆,若敖指神马,鬼馁指鬼神灵力尽绝望。同时,可以联想到故事起源中的若敖神马精神萎靡的形象,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形容人精神低落的成语,如“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考试没考好后心情若敖鬼馁,不想再学习了。2. 初中生:他因为受伤无法参加比赛,整个人都若敖鬼馁的。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她的状态变得若敖鬼馁,需要家人的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