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豆不赡
拼音kang dou bu shan
含义就是吃糠皮杂粮也供养不起。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贡禹传》:“妻子糠豆不赡,饾褐不完。”
典故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贡禹传》:“妻子糠豆不赡,饾褐不完。”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就是吃糠皮杂粮也供养不起。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糠豆指的是粗劣的食物,不赡指的是不能供养。成语糠豆不赡形容一个人家境贫困,无法供养父母,也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低劣、粗俗。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家境贫困,无法供养父母;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低劣、粗俗。
故事起源
- 成语糠豆不赡的故事起源于《孟子·公孙丑下》。公孙丑是孟子的学生,他的父亲因为贫困而无法养活自己,公孙丑只好用糠豆来供养父亲。后来,孟子看到了公孙丑供养父亲的糠豆,就对他说:“糠豆不赡,何以供养?”意思是用糠豆来供养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尽力改善家境,才能真正地供养父母。
成语结构
- 糠豆不赡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名词和两个动词组成。
例句
- 1. 他家境贫困,糠豆不赡,无法供养父母。2. 他的言行粗鄙,真是糠豆不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拿着一碗糠豆,但是他的父母却无法从中得到滋养,因为糠豆太少了。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贫困、家庭关系相关的成语,如“穷酸”、“孝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家境贫困,糠豆不赡,无法供养父母。2. 初中生:他的言行粗鄙,真是糠豆不赡。3. 高中生:这个人虽然家境贫困,但他并没有因此变得糠豆不赡,而是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