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取罪戾
拼音zì qǔ zuì lì
含义指自招罪过。亦作“自取咎戾”。
出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岂不知元帅虎威,马到成功?焉敢复生贰心,自取罪戾。”
典故出处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岂不知元帅虎威,马到成功?焉敢复生贰心,自取罪戾。”
近义词
自取咎戾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自招罪过。亦作“自取咎戾”。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自取罪戾是一个用来形容自己主动招惹祸害或自找麻烦的行为。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当遵循道德准则和法律规定,不要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否则将会自食其果并受到惩罚。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那些明知故犯、自作自受的人。在生活中,当有人做出明显错误的决定或行为时,可以使用自取罪戾来警示他们。
故事起源
- 自取罪戾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当时,淮阴侯刘邦派遣韩信去攻打齐国,韩信却在军队进攻之前,私自与齐国的使者勾结,泄露了军队的作战计划。结果,齐国得到了情报,并采取了防御措施,使得刘邦的军队遭受了重大损失。刘邦得知后非常愤怒,他对韩信说:“你自己找来的罪孽,将会自食其果。”这就是自取罪戾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
成语结构
- 自取罪戾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自”、“取”、“罪”和“戾”。
例句
- 1. 他明知故犯,自取罪戾。2. 如果你不守规矩,就会自取罪戾。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自取罪戾分解为“自取”和“罪戾”两部分记忆。自取表示自己主动去寻找,罪戾表示犯下罪恶。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自己主动去寻找罪恶和祸害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自取罪戾相关的成语,例如自食其果、自掘坟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明知故犯,不听老师的话,最后自取罪戾。2. 初中生:如果你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自取罪戾,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3. 高中生:他们明明知道考试作弊是不对的,却还是选择了这条捷径,结果自取罪戾,被学校开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