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挞伐
拼音dà zhāng tà fá
含义张:施展;挞伐:讨伐。比喻大规模地攻击或声讨。
出处《诗经·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
典故出处
《诗经·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
近义词
口诛笔伐、大力声讨、大动干戈
反义词
和平共处
英文翻译
attack on a grand scal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张:施展;挞伐:讨伐。比喻大规模地攻击或声讨。
成语举例:我国若不大张挞伐,一奋神威,靠着各国的空文劝阻,他那里肯甘心就范呢!(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多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挞,不能读作“dá”。
详细解释
- 大张挞伐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大张”、“挞”和“伐”三个词组成。其中,“大张”表示声音大,张扬;“挞”表示用力打击;“伐”表示攻击、指责。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大声攻击、指责的情景。
使用场景
- 大张挞伐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群体对另一人或另一群体进行强烈的批评、指责或攻击。可以用来描述争论激烈的场合、媒体对某人进行大肆批评的情况等。
故事起源
- 《晋书·王猛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王猛在晋朝末年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惜大声指责、攻击他人。这个故事中的“大张挞伐”一词就源于此。
成语结构
- 大张挞伐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形容词性词语和两个动词性词语组成。
例句
- 1. 他对我的建议大张挞伐,完全没有给我任何机会解释。2. 媒体对这个政府的决策进行了大张挞伐,引起了公众的广泛讨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大张挞伐这个成语:将“大张”与“挞伐”分开记忆,先记住“大张”表示声音大、张扬,再记住“挞伐”表示打击、攻击。将这两个部分组合起来,就可以理解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成语的起源和使用场景之外,还可以尝试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故事或者参与相关的讨论来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的作业大张挞伐,说我写得很糟糕。2. 初中生:同学们在班会上大张挞伐那个迟到的同学,让他很难堪。3. 高中生:我们班级的辩论比赛中,同学们大张挞伐对方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4. 大学生:论坛上的网友们对这个政策大张挞伐,争论得非常激烈。5. 成年人:公司高层对这个项目大张挞伐,认为它是失败的。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大张挞伐”。